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纪念任乃强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充召开

  • 科技
  • 2024-09-26 13:29:50
  • 3

9月21-22日,由四川大学、四川省历史学学会主办的“纪念任乃强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吕红亮教授主持开幕式。南充市嘉陵区政协主席白青云,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任乃强先生哲嗣任新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先后致辞。然后举行了任乃强故居资料捐赠仪式。任新建先生向任乃强故居捐赠了任乃强先生部分文稿资料。国家图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巴蜀书社、成都时代出版社、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分别向任乃强故居捐赠了相关图书资料。

在大会报告和主旨发言环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谭继和、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格勒、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世松、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杨伟兵、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永彬等,围绕任乃强先生学术研究的成就、方法和影响等,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

在分组研讨会环节,近百位专家、学者,分为“任乃强先生学术思想研究”“西南史地与社会专题研究”“西南民族与文化专题研究”“其他专题研究”四个小组,分别作了学术报告,缅怀了任先生的生平事迹,探讨了任先生的相关研究和学术思想,分享了彼此的见解和心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在闭幕式上,各小组的代表,就本组诸位与会者的报告,作了简要的小组总结。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锦教授,和四川省区划地名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教授,作了闭幕致辞和大会总结。至此,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任乃强先生(1894—1989),字筱庄,四川南充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民族学家,也是我国藏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本科(今中国农业大学),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和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民族学会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等。

1972年任乃强发现南充天公山古墓,省市考古队员来访。照片摄于任乃强所居南充岩洞屋前,左右二人为其学生。任乃强一辈子身着长袍,这是他仅有的全身长袍相。

任乃强先生涉猎广博、著作等身,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撰有专著25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合计800余万字,涵盖藏学、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古籍整理,以及农经、教育、文艺、民俗、测绘、交通等多个领域,且多有创见。  任先生在康藏史地及中国藏学、四川及西南史地、羌族及民族史地、文学研究及文学艺术创作、康藏开发及西藏和平解放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仅在藏学方面,他就至少有八大开拓性贡献,如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绘成第一部康藏地图,发起组织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藏学的民间社团——康藏研究社等。其西南史地的代表作《〈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是其博大精深的学术创见的集中体现。其他学术代表作还有《西康图经》《康藏史地大纲》《四川上古史新探》《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周诗新诠》等。在文艺创作方面,任先生著有长篇小说《张献忠》《长生岛》等。

任乃强先生的治学风格和治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特点,集中体现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在治学方法上,他注重史地结合,重视实地考察;强调综合研究,不为传统学科所限;不囿成说,敢于创新。直到今天,这些优良品质和优秀方法,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